中文 |

1年落地1000亿产业项目,哪些企业在掘金上海临港新片区?

更新时间:2019-08-27

随着总体方案的发布,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变得炙手可热。企业闻风而动,期望能在这片“新热土”上率先掘金。

近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首批13家企业获颁了最新的营业执照,这13家企业的投资额达到300多亿元的规模。接下来,临港新片区的招商引资节奏是在今年落地1000亿元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引进国内外高能级项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

不同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新片区有了更高的定位——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也因此,新片区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

其中,所谓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在新片区集中体现为“6+2”:“6”是指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2”是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这个“6+2”可能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让临港新片区能够具有其他区域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家招商机构负责人表示,临港新片区的推出,对不少企业的心理影响很大,所以最近咨询新片区的企业比以往明显多了,大家主要的问题是新片区有什么政策,能节省什么成本。

但由于相关细则还未出台,所以他回复,得等细则才能精准判断新片区到底能给具体的企业带来哪些利好,带来多大的成本节省空间。当然,如果企业实在着急,也不妨先把公司在新片区注册下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外景 新华社图

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势

“很多朋友都在问,临港有什么新政策,我也给他们发了新的背景信息。”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EO邱慈云说,新片区在税收政策、人才集聚、办事效率、进出口等方面非常有竞争力,所以许多半导体企业正在考虑进入临港。

企业的热情,一方面源于新片区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体系所带来的新业务空间,或通过投资贸易自由化举措提升效率;一方面是临港会有配套的优惠政策。

君实生物-B(01877.HK)是第一家获得抗PD-1单克隆抗体NMPA上市批准的中国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就抗PCSK9单克隆抗体和抗BLyS单克隆抗体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的公司。公司投资15亿元,在临港地区成立了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冯辉对记者表示,作为港股上市公司,特别希望在香港融资的出入境方式得到简化,同时在进口高端设备以及出口产品上获得很大的便利。

上海清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卫星互联网公司,致力于建设并运营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智慧天网”,在临港投资4.9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孙涤清说,既然是运营一个全球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就需要落户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比较方便的区域。

“我们还需要建地面站,临港的土地资源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目前数据落地码头正在规划设计中。”孙涤清说。

在政策支持方面,除了总体方案,上海也已经在地方事权范围内,制定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50条特殊政策,主要聚焦于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

比如,赋予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原则上上海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上海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策举措,在新片区全部适用。今后,上海出台的同类政策,对于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优于这次政策,新片区按照“政策从优”的原则,普遍适用。

又比如,为了吸引国内外人才,新片区获得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的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购房需缴纳个税或社保年限从5年缩短到3年。

在资金方面,上海将设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出资总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重点是要支持新片区内的高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上海市政府将召开发布会,发布支持新片区建设的50条特殊政策。“整体细则推出的速度也会加快。”

不仅如此,上海还提出要提高特殊支持政策的落地效率,办事流程能缩短的要尽量缩短,提交材料能简化,要尽量简化,政策举措能细化,要进一步细化,让企业及时全面地享受政策红利。

谁在掘金新片区

在新片区揭牌当天,上述招商机构负责人带了一家汽车平台公司到新片区对接,这家公司想找一个既能做总部又能做研发,还能做生产制造的地方,目前正在选址。

“企业需要土地建充电桩,需要港口实现二手车的出口便利,希望得到税收优惠,也希望降低物业成本。”该负责人说,几方面盘算下来,企业觉得新片区是符合需求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积极前往临港新片区谋求机会的企业中,贸易类企业比较多,另外就是总体方案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以及对土地有需求的企业、“前店后厂”型的企业。

之所以吸引这些产业,与新片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以及基础条件紧密相关。

从产业布局来看,新片区要重点打造四大开放型产业体系——前沿科技产业、新型国际贸易、高能级航运服务、跨境金融服务。

其中,前沿科技产业主要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重点产业,突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突出全球创新协同。

新型国际贸易主要是聚焦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扩大服务辐射半径。

高能级航运服务是依托区位优势和港口机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发展高端航运服务。

跨境金融服务则是围绕拓展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跨境业务创新发展。

而从区位来看,“临江临海大上海,海港空港自由港”,可以清晰描述临港新片区不可多得的优势:新片区位于上海东南,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区域。。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寅曾解释,新片区的选址考虑能够承载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国际运输条件完善,便于实施风险防控措施等要求。

产业投资将保持20%高增长

临港集团是临港新片区的开发主体之一,董事长刘家平认为,2003年上海做出临港开发重大决策到2019年的16年,是临港平地兴产、滩涂造城的“上半场”,而从2019年到2035年的16年,则是临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下半场”。

在接下来的这16年里,要实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目标,临港新片区需要完成一系列发展指标:亩均产出从700多万元提高到1500万元;在今年落地1000亿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引进国内外高能级项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大力发展“跨境”、“离岸”的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确保2035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目标……

为此,临港新片区需要在坚持“四个论英雄”(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的产业项目和产业投资,加快重大项目优先在新片区布局。

统计显示,2003年~2018年,临港地区引进产业项目近700个,涉及总投资约2000亿元。2019年的目标则是落地1000亿元的产业项目。

从15年引进2000亿元到1年落地1000亿元,产业投资目标的快速增长一方面需要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吸引力,园区开发主体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相较于规划面积343平方公里的临港地区,新片区范围扩大到了800多平方公里,包括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涉及现有的浦东、奉贤、闵行三区的部分区域。

上述招商机构负责人认为,这些产业投资和产业项目,应该更多分布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也就是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

引资的同时,新片区也提出要提高产业项目的落地效率。

无人机拍摄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新华社图

这方面,特斯拉成为一个标杆性的案例。临港新片区正在谋划让特斯拉的“特例”变成普遍情况,接下来在其他项目落地中适用。

8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拿到首张综合验收许可证。目前,工厂的基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内部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也在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目标是年底竣工、具备生产能力。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相当迅速,从2018年7月工厂落户临港地区到2019年1月7日破土动工仅花了数月时间。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无论在生产制造技术,还是相关政策环境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都做了很多突破性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帮助特斯拉把梦想变成现实。

8月1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的产业园区率先试点项目环评审批简化措施》,临港新片区内的临港重装备产业区、临港奉贤园区、洋山保税区纳入上海市首批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区域的名单,率先试点产业园区内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简化措施。联动措施实施后,预计园区内约80%项目可简化或豁免环评手续,将有力促进建设项目更快落地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