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图文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重点场所之写字楼、办公场所篇

更新时间:2021-09-06

8月31日,“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发布会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数据显示,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8.9平方米。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 年改革开放之初,这一数字还只是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

从几平方米增加到40平方米,40年时间里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翻了6倍有余。


一、房产存量巨大,我国真的“不差房”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2016年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的人均住房数据”,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在60平米以上,其他的发达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在45平米左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人均也就在30多平米

虽然这只是2016年的数据,且权威性不可靠,但根据现实情况看,其传达出的的信息,与人们的认知基本没有太大偏差。

换言之,中国2019年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时至今日已经2021年,就当前人口增速和房产开发面积增速相比较来看,我国人均住房面积还可能继续增加。

事实上,“中国速度”绝非浪得虚名——在过去几十年里,不仅住宅,连带其他类型房产也一律在“高速”施工建设。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购物中心数量约4800家、面积达4.4亿平方米!在某些商业高度发达城市,比如上海,其商业存量十分庞大。截至2020年底,上海3万平方米以上的既存购物中心共306家,总商业建筑面积2344.46万平方米,按照全市常住人口2428万计算,基本达到了人均1平方米。

甚至连写字楼也同样如此,存量巨大。据仲量联行统计,截至2020年末,上海甲级办公楼存量1423万平方米,北京1018万平方米,深圳975万平方米,广州645万平方米,成都401.1万平方米……这些还只是甲级写字楼的存量,全部写字楼的存量数据更大,仅在58同城上搜索“写字楼”,便能瞬间显示出近4w套出租和出售的上海写字楼房源。

结合这些全部数据,可以说,现阶段的中国,真的不缺房


二、如何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但是,注意——中国不缺房,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房住!无论是住宅还是购物中心和写字楼,我国房产在分布上都不均匀。尤其是在住宅房屋,由于长期“只涨不跌”而诞生了“金融属性”,使其在供应分布和人口地域分布上的实际差异十分巨大。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房产资源、充分消化存量?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指引下,这样的过程再艰难,也一定是要坚定推进的。从当前各种楼市调控和政策风向看,未来有以下三大趋势:

1、不再大拆大建

8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防止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问题,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

8月11日,商务部发布《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商业建筑规模。

新政全部指向严控新建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往后很难再有大规模、成片集中拆迁,不要再指望通过成为“拆迁户”而一夜暴富。

2、优化存量更新

一方面,要严控新建;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

如果真的有跟不上时代变迁的老房子,怎么办?答案是:“更新改造”。比如老房子加装电梯、老旧商业体改造重新开张等等,就是最常见的更新方式。

往后,房地产开发将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存量时代。

3、发展租赁住房

近来国家密集出台租赁住房政策,如7月2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允许将非居住存量房屋(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等等)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支持政策。

发展租赁住房,不仅能切实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也能够逐渐化解“泡沫”,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

话题讨论:你达到了39.8平方米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水平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