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关村”?闵行“大零号湾”打造科创高地
更新时间:2021-09-13北至申嘉湖高速,西至沪闵路,东至虹梅南路、南至黄浦江,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实际可转型开发利用区域约5平方公里,这是上海闵行 “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的规划范围,上海的下一个科创高地将诞生于此。
如今的闵行区,已不是过去人们口中的“闵大荒”。从地铁5号线剑川路站走出,地铁站旁便是一家大型综合商场,沿剑川路步行10分钟左右,便是大零号湾科创大厦,这一带也是大零号湾的重点区域。
“十四五”时期,闵行区将聚焦“一南一北”战略,重点打造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以医疗机器人产业为特色,着力打造环大学开放式创新创业街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南部科创明珠、魅力滨江新城”,发挥对上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作用。
毗邻名校有优势
大学科技园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2015年,闵行区携手上海交大、上海地产集团共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2016年,闵行区政府成立区属国资平台——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滨江公司”),全面推进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剑川路、沧源路相交形成的“T”字型区域,将重点推进环大学开放式创新创业街区建设。创新街区面积约1.45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功能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企业创新中心、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综合配套设施等,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科创载体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对于零号湾的建设,人们赋予很高的期待,甚至有将其比作上海“中关村”的说法。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南滨江公司方面获悉,在大零号湾的建设中,将充分发挥毗邻高水平大学的优势。过去几年来,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与大学零距离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已初步构建。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推动大零号湾形成一个核心区、若干个拓展区的“1+X” 空间发展布局,即以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高校的大学科技园为引领,引导、支持国内外高校在闵行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形成“环高校科创带”。
在此过程中,闵行区将从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发挥高校的主体支撑作用。一是推动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如高校开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资源;二是提升高校技术转移服务功能,依托大学的科研、人才和创新资源,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动更多高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其次,提升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一是构建创业孵化生态,如支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为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管理咨询、资产评估、法律、财务和投融资等专业服务;二是承接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大学科技园与学校成果转化专业管理部门、院系共同构建起项目发掘、评估筛选、审批管理、落地孵化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三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后备力量。
此外,增强区域创新服务能力。一是打造高品质的配套环境。各大学科技园所在街镇注重提升大学科技园周边社区空间的品质和能级,并依照现有政策,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人员提供人才公寓等资源支持。二是提供高效率的科创服务。着力优化土地供给,优先安排大学科技园新建和改建项目的用地指标。对于将存量土地改建为大学科技园的,区规划部门在提高容积率、补地价、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通过盘活老厂房等存量资源,为大学科技园的升级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加快建设大零号湾科创大厦,提供综合窗口受理、人才服务、科技服务、成果交易等公共服务内容为一体的科创综合服务。三是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中心,引导更多的创新实力强、领域关联度高的各类创新主体在大学科技园周边集聚。
南滨江公司方面还表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将联动虹桥国际枢纽,加强与长三角科创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助力上海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聚焦医疗机器人产业
2017年底,闵行区支持建设了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该研究院基于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与医院自动化机器人三大研究方向,建设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医院自动化与高通量机器人、微纳系统、感知与认知、智能复合材料、生物电子、生物混合与仿生系统、生物光子学、精密机电与制造及机器人视觉与影像介入十大中心。该研究院在今年成功申请上海市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据悉,其后续还将争取建成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围绕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2019年,闵行区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立了上海交大—闵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依托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以“高校研发、在地孵化、有组织的转化”的方式,打造一套完整的医疗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和医疗机器人产业链。
之所以将医疗机器人作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的特色产业,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据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介绍,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位列“2018年全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大楼是首个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和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之一,基本形成了测试服务、技术服务、用户实验室、开放研究计划等在内的多层次开放服务体系,围绕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的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资源较为丰富。目前,零号湾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一期建成使用,已形成集研发、测试和孵化为一体的多功能众创空间。
同时,中美上海施贵宝、强生制药、恒瑞医药等一批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目前已落户大零号湾,美敦力、商汤智能科技、华为5G产业服务平台“IPv6+”创新实验室等一批龙头人工智能企业创新中心已与大零号湾达成合作意向。截至2020年底,“大零号湾”T型核心区域内共有企业近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可申请认定高新潜力企业78家,潜在独角兽6家,拟上市企业16家。截至2021年4月,新增近10家企业获得融资,规模达15亿元,产业集聚态势逐步显现。
此外,闵行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力支持医疗机器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闵行将聚焦医疗机器人中的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四大领域,加快构建相对完善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平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链。
建宜业宜居科创园
由于承载着较为重要的交通作用,处于大零号湾重点区域的剑川路目前还是车来车往的状态,尤其是大货车较多。记者获悉,剑川路今后将被规划为产业园区内部道路,将更加有利于大零号湾区域宜业宜居环境建设。
从现场可以看到,剑川路大修、剑川路景观绿化提升、剑川路建筑立面改造、交大围墙改造、大零号湾标识系统、横泾港环境、宜良路及横泾港吊桥、大正绿地停车库等八大类、12个项目的成果体系已初步完成。
加之前期已建设完成的人才公园一期、横泾港环境提升工程和正在实施建设的交大霍英东体育馆景观广场、剑川路架空线入地等项目,大零号湾区域城市空间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已于7月29日正式启用,其将提供行政、科技、创业、人才、金融、会议会展等综合性服务,大厦的运营将有力助推大零号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内办公的闵行区科委工作人员
此外,在生活配套设施方面,轨交15号线已开通,大型商场龙湖天街已开业,新黄浦租赁住宅项目预计2022年建成,全新的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生活配套也在建设中。教育方面,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基本建成,园区拥有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华师大附属紫竹小学、华师大二附中紫竹双语学校以及紫竹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医疗方面,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悉,在大零号区域内,土地权属分散,市属、民营、村集体和外资的占地比约为4:3:2:1。闵行区逐步探索出政府引导型、资本合作型、企业自主型、村集体与市场主体联动开发型四种转型模式,通过市场化的利益平衡机制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大零号湾区域先后建成零号湾、创想600、思源创新园、飞马旅科创园等一批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载体面积达30.9万平方米。龙湖黄二村淡水河畔、华谊“万创新所”、佳通和宏润两大科创中心等正在抓紧建设。截至2020年末,累计孵化项目超过680个,在孵企业超过550家。
其中,利用集装箱建造的创想600产业园区的外观颇具特色,明亮鲜艳的色彩搭配仿佛整个大零号湾的一道彩虹。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开始运营,截至2020年落地师生创新创业项目近百个,交大技术转移中心、交大知识产权公司已先后落户,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已经挂牌,电机学院科技园正在积极筹建。
(本文图片及视频均由记者吴斯洁拍摄)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