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降至四年来最低 平均月租金103.5元/m2 科技互联网行业是新租需求主导
更新时间:2021-09-24住宅市场逐渐转凉之下,西安商办市场在近几年迎来了转折性的变化,存量翻倍上升。但由于今年上半年并无新增供应,致使空置率下降。
在租赁客群的变化上,随着科技创新的驱动,科技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市场需求的头号来源。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后全运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行业仍是未来市场新租需求的主导。
上半年西安甲级写字楼零供应
空置率降至近四年最低
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甲级写字楼市场无新增供应入市,总体量维持在201万平方米。西安甲级写字楼市场活跃度自第一季度起开始逐渐减弱,并延续至第二季度,全市净吸纳量录得4.2万平方米。但由于供应量放缓,全市空置率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28.3%,降至四年来最低。
租金方面,虽然市场需求有小幅回落,但随着单一业权甲级写字楼整层大面积可租赁空间不断减少,业主方在租金方面的谈判空间有所回升,并且对市场预期相对积极乐观,因此市场租金整体保持平稳。截至二季度末,西安甲级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降幅逐渐收窄,环比小幅下降0.1%,为103.5元/平方米/月。
新增租赁方面,上半年最为活跃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金融和信息技术,在新增成交总面积中占比接近50%。随着市场监管日趋收紧,在线教育企业明显放缓了扩张步伐,导致消费者服务类企业在上半年成交占比大幅下降,这与去年因疫情影响非常活跃的在线教育行业局面截然相反。
关于甲级写字楼市场现状,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与上述相当,在乙级写字楼方面,上半年,西安市场需求有所回升,空置率累计下跌2.1个百分点,二季度末数据为32.7%。
高新、曲江和城北为主要聚集区
新兴板块商业办公将崛起
从写字楼的区域分布来看,西安甲级写字楼以高新区、曲江新区和城北区域为主要聚集区。高新区总存量高达120.5万方,整体空置率33.2%,半年累计下降约2.8个百分点。其次是城北区域总存量29.7万方,空置率为33.6%,较去年下半年下降3.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曲江板块房地产建筑业需求旺盛,区域内甲级写字楼空置率明显下降,整体下跌将近5个百分点。
上半年,乙级写字楼需求持续稳健,实现所有板块空置率下降。
仲量联行研究发现,2017年之后,商业土地成交向新兴区域(如高新三期、西咸、浐灞等)集中。现阶段,新兴区域内商业办公项目多数处于规划建设中,导致传统与新兴区域供应出现断层。今年,高新南处于供应峰值。从数据研判,2025年,新兴区域甲级办公写字楼将高达约35万方。虽然城市新兴区域短期内拥有土地供应量和价格优势,但是市场成熟度仍有待较长时间的培育。
第一太平戴维斯分析报告预判,2021年下半年,西安写字楼市场将迎来20余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主要集中在城北和高新区域,新增项目的入市短期内或将推高市场空置率。但长期来看,伴随高新三期、西咸以及浐灞等新兴区域的不断发展成熟,西安的商务版图也将持续扩张,有望触发西安写字楼市场的新机遇。
科技创新驱动市场增量结构转变
科技行业主导市场新租需求
仲量联行数据统计显示,2016-2021年,在西安筹备全运会的五年时间里,西安甲级办公楼市场总存量从2016年的85.5万平方米,攀升至2021年的197.3万平方米,平均增量达到22.3万平方米。
不仅是存量的增长,办公楼市场的需求来源也在不断转变。在2016年西安甲级办公楼需求中,金融业、房地产建筑、服务业、贸易零售和科技互联网是需求的前五大来源。金融业以38.2%的占比稳居首位,占比甚至超过二、三名之和。而科技互联网企业仅有70余家,且以操作系统、企业解决方案提供的信息系统平台为主。五年间,科技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在西安甲级办公楼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7.8%,激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20.7%,成为支撑市场需求的头号来源之一。
正在举行的十四运会为西安带来了全运经济的发展新风口,科技企业也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从增量结构上看,2020年-2021年上半年,西安科技互联网企业以28.7%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行业,在后全运经济时代,这就是市场需求来源的破局之道。而随着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的战略引导,毫无疑问,西安未来在产业发展方向的发力,必定是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借力深厚的科教基础,做大做强硬科技实力。
第一太平戴维斯西安公司总经理罗元均表示:“2021年适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运会举办年,这将赋予西安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全新的机遇。未来,西安将出现更多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活力与动能,同时为西安写字楼和零售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世邦魏理仕西安战略顾问部负责人王云表示,2021年上半年,西安优质写字楼市场需求保持活跃,科技行业仍主导市场新租需求,投资市场仍以自用买家为主,租赁市场的新机遇或将提升投资市场活力。 华商报记者 杜蒙 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