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巴黎”到“魔幻之城”,上海努力领时代潮流之先、创都市独特风格
更新时间:2022-07-19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大力提升城市软实力。不论是从国际文化大都市演进的历史和潮流来看,还是从上海城市发展的经验和趋势来看,传承城市文脉、创新都市空间,打造标识符号、打响城市品牌,以文化创意持续锻造城市软实力,可以说是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建设文化创意高地」
生动展示——
许多诞生于大都市的文艺作品,或具有时代引领和创新价值,或以城市空间、符号为创作背景和场景,或展现城市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是城市软实力直接而生动的体现。
在数字化时代,上海以创新创意创业的氛围,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年才俊,创造了虚拟现实、交互娱乐、数字文博等新作品和新体验,展示了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行业基石——
区别于一般城市,国际大都市往往是复杂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协同空间,文化创意投入产出规模化,生产复杂度高,产业协调机制成熟。换言之,国际大都市大多具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如纽约的视觉艺术、广告传媒、表演、音乐,巴黎的时尚时装、电影、音乐等。
从2011年开始,上海将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合并为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出版、艺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网络信息、时尚创意等多个领域。公开数据显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2019年实现增加值4970.97亿元,占gdp比重达13.03%。预计到203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将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创意集群——
好莱坞的电影业、纽约的广告业、伦敦西区的演艺业、东京的动漫业、巴黎的高级定制业等,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的高等级节点,也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
基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在漕河泾、张江、新虹桥等区域集聚了美团点评、拼多多、携程、饿了么、盒马、小红书、叮咚、莉莉丝、米哈游等食住行购娱领域的一众标杆企业,逐渐成长为展现上海城市能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构建文化创意场所」
文化遗存——
从发展经验来看,国际大都市的内城空间景观,不论是居住还是商业设施,都有雷同趋势。城市的真正特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历史遗存上。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的保护,是大都市发展的一条红线,是保护不可估价的城市叙事载体。
近年来,上海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脉的保护。漫步上海街区,水乡古镇、“十里洋场”、红色历史、工人新村、现代建筑脉络清晰。更可喜的是,众多历史特色建筑正在变身成为市民空间,如读书和文化相得益彰的思南公馆、与周边格调融为一体的黑石公寓等。
城市的历史特质,以活泼生动、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示在市民和游客眼前。“里弄小巷石库门、梧桐树下小洋房”的气质,夹杂在前沿现代的“天空之城”中,讲述着上海的魅力与品质。